□ 劉樹東
沙光魚,俗名沙光,因受沙灘泥涂寄養(yǎng)之恩,明光華哺育之惠,故取此名。沙光魚是我們鹽場灘涂溝道里最常見,也是最易捕撈的一種魚。
沙光魚,每年清明節(jié)產(chǎn)卵,孵化后生長迅速,長到霜降時(shí),可長近1尺,重4兩多。盡管它長得快,卻因一句狂言的傳說,得罪龍王,只能一年一脫胎,永遠(yuǎn)尺把長。但因其頭大呆笨,其肉質(zhì)細(xì)嫩、味道鮮美,是鹽場人最喜歡捕撈的一種魚。其捕撈方式多種多樣,有用小罾挑的,有用絲網(wǎng)粘的,有用小籪逮的,有用魚竿釣的。
在七十年代的鹽場,因?yàn)槟菚r(shí)的捕魚工具很少,人們捕捉沙光魚的方法主要是靠徒手逮,手逮沙光魚的方法也是五花八門,但主要是將溝道或淺灘的一頭用泥加成堰,從另一頭將沙光魚往這頭趕,邊趕邊用手在水里摸,將魚趕到堰邊的時(shí)候,將水都攪混濁,魚都往淤泥里鉆,只要用手摸到扔到岸上即可。有時(shí)候由于魚多水混,沙光魚頭被嗆得浮在水面上,用手抓就行。在大片灘里逮魚要等到水不深的時(shí)候,水位在膝蓋以下,一幫小伙伴站成一排橫隊(duì)在水里橫著來回跑,將沙光魚趕往大片灘的另一頭,將沙光魚趕到頭后,沙光魚就鉆到淤泥里,用手摸到魚扔到岸上或放到背的魚簍里。
有了網(wǎng)具以后,雨后鹽灘上的排水溝里有的是沙光魚,只要在下游下一片小網(wǎng),從上游將沙光魚趕往下游,就可逮到幾斤沙光魚,足夠一家人吃一頓的。到了秋天水涼的季節(jié),沙光魚就鉆到洞穴里。以前鹽場人沒有魚衩穿,就直接下水摸到藏魚的洞穴里將魚捉住。到秋末冬初水太冷就用推鉤逮魚,就是晚上將扣有魚鉤的上百米魚線推到河溝里,第二天早上收釣子。有時(shí)候幾乎每把鉤子都能鉤到一條沙光魚。在那個年代的鹽場人家,有時(shí)候中午沒有小菜吃,只要拿釣魚桿到河邊釣一會兒,這邊米淘下鍋?zhàn)鲲?,飯好魚也釣到家,中午的小菜自然就有了。現(xiàn)在想來,可真是感謝大自然的饋贈啊。
沙光魚、海英菜、小白蝦可以稱得上是鹽場的“地三鮮”,而沙光魚則是“地三鮮”之首。其實(shí)在那個缺衣少食的年代,沙光魚不知幫助過多少鹽場人渡過艱難的歲月。夏秋有鮮魚,冬春有夏秋儲藏的沙光魚干。儲藏沙光魚主要是靠曬魚干子,魚干子分為咸魚干和甜魚干。咸魚干是將沙光魚去除內(nèi)臟用鹽腌過涼曬成干,也可將魚腌放在壇子里。甜魚干就是將沙光魚蒸熟后除內(nèi)臟曬干,或?qū)⒋笊彻怍~去除內(nèi)臟在陽光下曬干。不論是咸魚干還是甜魚干,都可貯藏到冬天甚至第二年的春天仍可食用。而沙光魚的吃法可以說是多種多樣,主要有紅燒、沙光魚燴海英菜或苦菜干、熬湯,冬天燉咸魚干、甜魚干熬湯或燒大白菜??傊窃趺醋龆己贸浴?/span>